那年花开月正圆:赵白石和杜明礼作为对手,为什么他直接称呼杜明礼为“明礼”?
文/第一滴露珠
在《那年花开月正圆》之前的几十集中,杜明礼一出场就亮明身份,姓“杜”名“明礼”,之后的几十集中,大家当面称呼他“杜老板”,背后称呼他“杜明礼”。
但是在昨晚的剧情中,张先生和赵白石谈论杜明礼时,竟直接称呼他为“明礼”。
当你看到这段情节的时候,是不是脑海中一下子会浮现出这样的疑问和想法:有没有搞错?赵白石和张先生,跟杜明礼很熟很要好吗?!
其实电视剧中,第一次出现“明礼”这个称呼,不是来自于赵白石,而是来自于沈星移父子。沈星移跟他爹说到自己摆脱不了对周莹的感情时,拿沈四海摆脱不了杜明礼做对比,当时沈星移说的就是“明礼”两个字。
从这个时候,我就开始思考为什么沈星移要称呼杜明礼为“明礼”了。
我们都知道,只有对于比较熟悉的亲戚朋友,而且是同辈之间,或者是对小辈,才可以直呼其名,以示亲切。
但是沈星移对于杜明礼,从一开始就很鄙视和痛恨,根本就瞧不起他,与他也没有任何的交情,所以,沈星移不可能用对待朋友的亲切称呼来称呼杜明礼。
在最新播出的56集当中,赵白石和老师张先生的谈话中,两个人都多次用到了“明礼”这个称呼。
赵白石和张先生属于李鸿章派,跟贝勒爷乃是对头死敌,赵白石和张先生对杜明礼当然更是谈不上任何的好感和亲切了。
那么,为什么这师徒俩也要直呼杜明礼其名呢?
想一想杜明礼的身份地位,也就恍然了。
杜明礼,和他的伙伴查坤一样,很小的时候就当了乞丐,讨饭为生。为了活命,俩人净了身,进了惇亲王府,被分在了惇亲王的次子,贝勒爷的名下,当了贝勒爷的奴才。不管之前杜明礼和查坤是什么出身,总之他们小小年纪就当了乞丐,自然是不知道自己的出身和爹娘的,也就不知道自己真正姓什么,叫什么。
既然做了贝勒爷的奴才,贝勒爷当然要给他们起个名字,好使唤。过去的主子给奴才起名字,大多寄托了主子的某种理想寓意和喜好,又要不同于主子的正经名字,起得比较随意,一般就是两个字,简单明了,比较容易呼唤。比如,《红楼梦》中,薛姨妈的丫鬟叫“同喜”、“同贵”,体现出薛姨妈喜好富贵喜乐的心理,而林黛玉的丫鬟则叫“紫鹃”、“雪雁”,既诗意又暗含忧伤,符合林妹妹的气质。探春喜欢书法,丫鬟名字便叫“待书(也做“侍书”,版本不同叫法不同),迎春喜欢下围棋,丫鬟便叫“司棋”,惜春喜欢画画,丫鬟便叫“入画”。而不学无术整日花天酒地的贾琏,他的心腹小厮,则叫做兴儿、隆儿、喜儿、旺儿。
相对于李鸿章的洋务派,这位贝勒爷是顽固派、保守派,讲究守规矩、遵礼法,所以,他给新收的奴才起名叫“明礼”,自在情理当中了。而查坤,被分配去练武,成长为武太监,所以名字有气势一点,叫“坤”。
我估计,在贝勒爷府中,平日里贝勒就称呼他们为“小礼子”、“小坤子”,因为他们长大了,有了能力,可以独当一面地帮贝勒爷做事了,所以,在外面,他们需要一个正式的名字,于是,“明礼”便姓“杜”,小坤子便姓“查”了。
所谓杜明礼、查坤,其实都是化名,沈家和杜明礼合作日久,自然知道了他的真实身份和名字,而张先生,作为贝勒爷的势力敌对方,自然会千方百计摸清楚对方的底细。
由此可知,“明礼”,才真正是贝勒爷给杜明礼起的名字。
发布于: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