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与太平军最后一战,三万歼灭三十万,太平军为何如此不堪一击

同时内部的争斗也消耗了自己的实力,最终曾经强大的太平天国一点点的衰落,最终被清军剿灭。

可以说这次起义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是自己内部的问题所导致的,这也和起义领导者的局限性有很大的关系。

但是尽管在太平天国后期内部出现了种种问题,但是当时太平军的人数还是很多的,而且军中也有很多有军事才能的将领。

所以在战场上他们还是可以为清军带来很多麻烦,可是在后期面对前来围剿的清军,他们却是兵败如山倒。

而在清军包围天京,发动最后一次围剿的时候,太平天国召集了三十万的军队,意图与清军死战。

当时他们面对的清军只有区区三万人,十比一的人数比在冷兵器时代优势无疑是巨大的,这场战斗对于清军来说原本应该是很艰难的。

可事实却让人大跌眼镜,战斗开始后不久,太平军就出现了溃败之势,而清军也很快就打败了十倍于己的敌人。

看到这里你或许会觉得有些疑惑,拥有巨大人数优势的起义军为何会在清军面前不堪一击呢,这是因为所谓的人数优势其实都是虚假的。

在战斗开打之前,人数上的确是太平军占优,可是在战斗开打之后不久,形势就已经发生了变化。

因为在战斗中,很多的太平军不战而降,其中很多更是临阵倒戈,转头进攻自己的战友,这样一来他们自然阵脚大乱。

而这样的现象出现之后也是会传染的,所以在太平军的士兵中有越来越多的人投降,而且他们在打自己人的时候也是格外卖力。就这样打着打着,清军一方的数量反而占据了上风,最后也是轻松取胜。

而当时的太平军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因为他们已经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大多数人都觉得太平天国很快就要灭亡。

到了这个时候他们觉得自己都是有罪之人,将来会面对清廷严厉的惩罚,所以很多人就想着戴罪立功,便出现了临阵倒戈的情况。

不过出现这样的情况也不能怪罪他们,因为太平天国的高层都是一些见利忘义的小人,在他们现出原形之后,自然会让下面的将士们心寒。

尤其是到了起义的后期,当时太平天国的领袖们每天贪图享乐,早已经将当初的承诺抛在了脑后,太平军们发现太平天国和清政府没有什么区别,自然也不会为他们卖命了。

所以并不是三万清军打败了三十万的敌人,而是太平军自己打败了自己,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算有一百万的军队也是无济于事。

试想一下如果当时太平天国从上到下每一个人都为了当初的理想而努力,相信他们也不会最终失败。

但是历史不能重来,也没有如果,领导层内部的问题导致了这次农民起义的最终失败,百姓不仅没有过上好的生活,反而有两亿人为此死于非命,不得不说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彻头彻尾的悲剧。

参考资料:《清史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