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摩尼舍利

释迦摩尼舍利,即释迦牟尼佛舍利,是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圆寂火化后留下的遗骨和珠状宝石样生成物。

一、舍利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舍利,梵语称为sarira,音译设利罗、室利罗、舍利子等,意为“身骨”,指死者火葬后残余的骨烬。在佛教中,特指高僧大德圆寂后火化所得的结晶体。

法身舍利:指释迦摩尼所说的佛教经典。生身舍利:指释迦摩尼火葬后遗留下来的固体物,包括骨舍利、发舍利、肉身舍利等。其中,骨舍利呈白色,发舍利呈黑色,肉身舍利呈红色。

二、释迦摩尼舍利的发现与分布

发现:据文献记载,释迦摩尼火葬后,弟子们从灰烬中得到了头顶骨、两块指骨、四颗牙齿、一节中指指骨舍利和84000颗珠状真身舍利子。这些舍利被信众视为圣物,争相供奉。

分布:为了弘扬佛法,佛教徒们将释迦牟尼的舍利子重新分配,将之传播到世界各地。其中,部分舍利在三国时期便传入中国,并在中国境内留下了多处舍利遗迹,如法门寺的指骨舍利、南京大报恩寺的佛顶骨舍利等。

三、释迦摩尼舍利的价值

宗教价值:释迦摩尼舍利作为佛教圣物,具有极高的宗教价值。佛教徒认为供养舍利如同礼拜佛成道的菩提树、金刚宝座等,能结下值佛闻法之因缘而速成菩提。

文化价值:释迦摩尼舍利也是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见证了佛教的传播与发展,是人类文明宝贵的文化财富。

四、释迦摩尼舍利的传说与故事

舍利子的形成:据传,舍利子是通过高僧大德生前的功德慈悲智慧所熏修而成的。它们形状各异,颜色多样,有的透明如水晶,有的光明照人如钻石。

舍利子的传播:释迦摩尼的舍利子被佛教徒们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建塔供奉。其中,阿育王时期更是建造了84000座寺塔来供奉舍利,极大地促进了佛教的传播与发展。

五、现代考古发现

镇江甘露寺发现:50多年前,镇江的一次考古在甘露寺修复铁塔发掘塔基时发现地宫,地宫内石函中发掘出700多颗佛舍利,其中部分被证实为释迦牟尼佛祖舍利。

雷峰塔发现:2000年左右,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雷峰塔的重建,对雷峰塔遗址 和地宫进行重新发掘时,发掘出位于天宫、地宫的两座纯银阿育王塔。地宫中阿育王塔内的金制容器就供奉着“佛螺髻发”舍利,即传说中的释迦牟尼头顶骨舍利。

释迦摩尼舍利作为佛教圣物,不仅具有极高的宗教价值和文化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传说和考古发现。它们见证了佛教的传播与发展,是人类文明宝贵的文化财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