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老婆的6个称呼,尤其最后一个,听着感觉像是在骂人

梓潼

梓潼一词大概起源于商朝,起初是“子童”,元代话本《全相平话五种》中:“妲己乃问天子曰:‘大王前者行文字天下人进宝,近日进得何宝?将来与子童随喜看之。’”所以这并不是谁的名字,而是皇帝对皇后的称呼,到明朝的时候才演变成“梓潼”,如果你还对乌鸡国国王有印象的话,会记起来他就曾这么称呼过自己的王后,带着几分旁若无人。

娘子

娘子一词大概始于北齐,《北齐书.祖珽传》有:“一妻耳顺,尚称娘子。”可见那时候的娘子原本指的是未婚的少女,唐朝时期杨贵妃获唐玄宗专宠,取号为“娘子”,民间就不能再用这个词,当元朝再用的时候,就成了专门称呼自己妻子的词语,且相比较于“夫人”“细君”“梓潼”,显得不那么正式,是娇爱私密的感觉,就好像许仙喊白素贞那样。

浑家

浑家一词起源难拷,大概是地方方言转化过来的,是普通人的称呼,像《水浒传》中第十七回就有:“却才灶边妇人,便是小人的浑家。”这个称呼比较质朴,深得各种小说作品的喜爱,李文蔚的《燕青博鱼》、冯梦龙的《喻世明言》、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李汝珍《镜花缘》、瞿秋白的《文艺杂著·猪八戒》中,都有这个词。

贱内

贱内最早记载见于明代孙柚的《琴心记·誓志题桥》:“贱内有恙,敢烦一卜。”因最初的时候“贱”并不只有骂人的意思,其实单纯指地位卑下,而“内”古代是专指自己的妻子,所以这两个字的意思是“地位卑下的我的妻子”,并不是大家误会的那样,是对自己妻子的羞辱,反而是以自己的谦虚来表现对妻子的爱护。

从这些称呼上可以看出来古代等级制度的森严,地位高的人有地位高的人的称呼,地位低的人有地位低的人的称呼,彼此之间是不能相混淆的,否则就是“僭越”,就是“竖子”,就是“狂徒”,而且地位低的人面对地位高的人,也得秉持着《礼记》中“夫礼者,自卑而尊人”的想法,为防止冒犯、表达敬意、凸显美德,而表现出低姿态。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可以看到其实很多称呼不仅仅只是贵人才可以用,很多普通人也可以用上了,比如说“夫人”,而一些容易造成歧义的词汇,如“贱内”,基本上消失无踪,这些都是优秀礼仪文化泛化、中华礼仪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一个重要表现,也是时代机智且人性化大浪淘沙的结果。

如今的男子则大多称呼自己的妻子为“老婆”,“老”是名词作动词用,指“陪着变老”,“婆”古意就指已婚妇女,所以“老婆”意指嫁给自己后会陪着自己一起变老的女人,其中蕴含着一些欣喜、一些期待、一些向往、一些宠爱,是个非常美好的称呼,所以早在很久之前古人就用上了,元朝《陈州粜米》中就有:“我做斗子十多罗,觅些仓米养老婆。”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