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垕,凭什么成为中国唯一“活着”的古镇?

清代康熙年间,官府为管理陶瓷生产,派官员到神垕镇设立的官署

层峦叠嶂的神垕,钧瓷文化深厚积淀,玉竹生烟史香流淌。这座全国唯一“活着的古镇”,钧瓷是根,沉默的老街是魂。

漫步在神垕镇的七里长街,伯灵翁庙非常耀眼,它是神垕古镇的文化符号。该庙又称“窑神庙”、“火神庙”,由窑神庙、花戏楼、道房、东西日月门等组成。

史载,伯灵翁庙始建于宋代(一说在唐朝之前),又据现存碑文,重建于明弘治八年即1496年。绣闼雕甍,神秘肃穆,见它品它叹它的人都醉了,不知谁还在窑神的栖息之地窃窃私语无休无止?……衔箫引凤的老街呀,你把我的脚步攥得太紧太紧,你飘扬的幡旗上隐匿的文字告诉我:无论哪个时代,超越都会永生!

千年传奇飘曳,我在老街的旷世沧桑里移步换景。晚清崇尚洋务的宋氏名门,“戊戌变法”失败后,家道迅速败落,新潮思想折戟于封建陈土,如今嬗变一日千里,不知萦萦芳华是否感叹它家败易宅的悲凉结局?

这是一条厚重的街,她饱蘸夏商风骨,神韵旖旎了岁月。老街的空灵依偎春情簌簌的大唐盛世,当英姿飒爽的唐玄宗对“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钧瓷缠绕着藤蔓一样的牵恋,不知他屈艳班香的赞誉是否仍盛开在老街的一帘幽梦?

这是一条温润的街,她沐浴时光潋滟,曼妙陶醉了云烟。老街的霞岚氤氲莺歌燕舞的北宋王朝,当情思缱绻的宋徽宗赵佶挥毫泼墨将“釉生云蒸霞蔚”的钧瓷定为御用珍品时,不知他那一吟一诵的惊叹是否还婉转在老街的一弯月色里?

澄黄的史书上,手足无措的流年铺满了老街深情的双眼,一行行思绪一页页眷恋,琴瑟之声悠悠入梦。光阴回不去了,不知尘封的老街所喜欢的,是隐喻知音难求的高山流水,还是青鸟啼魂的梅花三弄?

我踩着平仄有韵的青石板,邂逅老街的男男女女,虽不相识却又似极老朋友,他们个个带着真诚的笑容,那一脸不掺假的纯粹和淳朴,定格为世界上最悃愊无华的影像。

神垕七里长街

走在老街,沧桑错落的石,斑驳泛字的墙,簇绿成书的苔,都以回肠荡气的神思收藏着唐诗宋词的痴恋,那蔚蓝如海的天、洁白无瑕的云、羞赧俏巧的风也成了老街生动的点缀。偶尔一声悠长的叫喊吆喝,从或深或浅狭窄温暖的巷里飞出来,让我想到儿时母亲亲切的呼唤,之后嬉戏打闹的孩童奔跑回家的“咚咚”声,忽然灿烂绽放在我童年的梦境,一半香甜,一半感动。

无意闯入老街某个隐蔽的角落,偶然听见一慈祥老者正给几个约摸七八岁的小孩讲故事,内容竟是有关老街奇异的传说。老者浮想联翩,讲得津津有味,并极尽精灵表情,说到兴奋处,还手舞足蹈;孩子们听得痴痴入迷,崇拜的眼珠盯着老者一动不动。

天宝寨是整个神垕镇的入口

落英缤纷,呢喃有声,老街的莞尔一笑碾落了丝竹的脆响,潮湿了我生命拔节的乡愁。忍不住写下这些虔诚的文字,希望怀抱清风明月的老街不会怪我,这是一个沉溺老街心底之人的肺腑之言。蓝田日暖,流年匆匆,一生的遐想,都在老街的甘醇大美中安祥,站在古色古香的百年石拱桥上,试问神垕老街:若干年后,你可记得,我曾来过?

作者简介陈世杰,许昌市魏都区作协副秘书长,喜散文,爱小说,迄今在各级各类报刊发文千余篇。

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投稿,原发《许昌日报》。

编辑:云济

豫记版权作品,转载请微信80276821,或者微博私信“豫记”,投稿请发邮件至yujimedia@163.com

微信公众号搜索:豫记。(yjhltxdjm)

豫记,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