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本纪·秦始皇本纪(译文) 秦始皇嬴政,是秦庄襄王的儿子。 庄襄王(嬴子楚)当年在赵国做人质时,见到了吕不韦的姬妾(赵姬),非常喜欢便娶了她,生下了...

来源:雪球App,作者: 平安过百,(https://xueqiu.com/1585659631/337787800)

秦始皇嬴政,是秦庄襄王的儿子。 庄襄王(嬴子楚)当年在赵国做人质时,见到了吕不韦的姬妾(赵姬),非常喜欢便娶了她,生下了秦始皇(嬴政)。秦始皇在秦昭王(嬴稷)四十八年(公元前259年)正月出生于赵国的邯郸。他出生后,取名为“政”,按照当时以出生地为氏的习俗姓赵(故也可称赵政)。

(嬴政)十三岁那年,庄襄王去世,嬴政便继位成为秦王。在他刚即位的时候,秦国的疆域已经吞并了巴郡、蜀郡和汉中地区;向南越过宛城占领了楚国旧都郢城,设置了南郡;向北收取了上郡以东的地区,占据了河东、太原、上党等郡;向东则打到了荥阳,灭掉了东周和西周两个小国,设置了三川郡。

当时,吕不韦担任丞相(相国),被封为文信侯,享有十万户的食邑。他广泛招揽各诸侯国的宾客和游士,目的是想(辅佐秦王)吞并天下。李斯当时是他的门客(舍人)。蒙骜(ào)、王齮(yǐ)、麃公(biāo)等人担任将军。

秦王(嬴政)年纪还小,刚刚即位,就把国家大事委托给大臣们处理。

(秦王政)元年(前246年):晋阳(今山西太原)反叛,将军蒙骜率军平定了叛乱。二年(前245年):麃公率军攻打卷城(今河南原阳西),斩首三万人。三年(前244年):蒙骜攻打韩国,夺取十三座城池。王齮去世。十月,将军蒙骜攻打魏国的篸城和有诡城。这年发生大饥荒。四年(前243年):攻占了篸城和有诡城。三月,军队撤回。秦国在赵国的人质(嬴政之父庄襄王曾在赵为质,此处可能指其他质子或质子事件结束)从赵国返回,赵国太子(可能指春平君)离开秦国回国。十月庚寅日,蝗虫从东方飞来,遮天蔽日。天下发生瘟疫。百姓缴纳一千石粟米,可授予爵位一级。五年(前242年):将军蒙骜攻打魏国,平定酸枣(今河南延津)、燕(今河南延津东北)、虚(今河南延津东)、长平(今河南西华东北)、雍丘(今河南杞县)、山阳城(今河南焦作东),全部攻占,夺取二十座城池。首次设置东郡(治所在今河南濮阳西南)。冬天打雷。六年(前241年):韩国、魏国、赵国、卫国、楚国联合攻打秦国,攻占了寿陵(今地不详)。秦国出兵反击,五国联军退兵。秦军攻占卫国,逼近东郡。卫国的国君角带领他的宗族亲属迁居到野王(今河南沁阳),凭借山险守卫魏国的河内地区。七年(前240年):彗星先在东方出现,后出现在北方,五月又出现在西方。将军蒙骜去世。秦军进攻龙(今地不详)、孤(今地不详)、庆都(今河北望都),回师途中攻打汲城(今河南汲县西南)。彗星又在西方出现了十六天。夏太后(庄襄王生母)去世。八年(前239年):秦王的弟弟长安君成蟜率军攻打赵国,在屯留(今山西屯留南)反叛,被杀。其部将军吏全部被处死,屯留的百姓被迁往临洮(今甘肃岷县)。参与反叛的士卒蒲惣等人也被处死,尸体被戮尸示众。黄河鱼群大规模逆流而上(异常现象),人们驾着轻便的车或沉重的马车向东逃荒觅食。同年:嫪毐被封为长信侯。赐予他山阳地区(今河南焦作一带),让他居住在那里。宫室、车马、衣服、苑囿、狩猎游乐等事都任凭嫪毐享用。事情无论大小都由嫪毐决断。又把河西太原郡改为嫪毐的封国。九年(前238年):彗星出现,有时横贯整个天空。秦军攻打魏国的垣邑(今山西垣曲东南)、蒲阳(今山西隰县)。四月,秦王到雍城(今陕西凤翔)举行冠礼前的斋戒。己酉日,秦王举行冠礼,佩带宝剑。长信侯嫪毐作乱被发觉,他盗用秦王和太后的印玺,调动县里的士兵、宫廷卫兵、官府的骑兵、戎狄首领及其部下、门客,准备攻打蕲年宫(在雍城)作乱。秦王知道了此事,命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兵攻打嫪毐。在咸阳交战,斩杀数百人,参战有功者都授予爵位,连参战的宦官也授予爵位一级。嫪毐等人战败逃跑。秦王立即下令全国:有活捉嫪毐的,赏钱一百万;杀死他的,赏钱五十万。结果嫪毐及其党羽全部被抓获。卫尉竭、内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齐等二十人都被斩首悬首示众。对嫪毐处以车裂之刑,并巡行示众,灭了他的宗族。他的门客,罪轻的罚为“鬼薪”(为宗庙砍柴三年的劳役)。被剥夺爵位流放蜀地的有四千多家,安置在房陵(今湖北房县)。当时正值严寒,有被冻死的。杨端和攻打衍氏城(今河南郑州北)。彗星出现在西方,又出现在北方,在北斗星以南持续了八十天。十年(前237年):相国吕不韦因受嫪毐牵连被免职。桓齮被任命为将军。齐国、赵国派人来秦国置酒祝贺。齐国人茅焦劝说秦王:“秦国正致力于统一天下,而大王却有流放母亲的坏名声,恐怕诸侯们听说后,会因此背叛秦国。”秦王于是到雍城迎接太后回到咸阳,让她重新居住在甘泉宫。同年:秦王下令大搜捕,驱逐在秦国做官的别国人(客卿)。李斯上书劝谏(《谏逐客书》),于是秦王废除了逐客令。李斯趁机劝说秦王,建议先攻取韩国以震慑其他国家,于是派李斯去降服韩国。韩王很忧虑,与韩非谋划削弱秦国。大梁人尉缭来到秦国,游说秦王说:“凭着秦国的强大,其他诸侯就像郡县的长官一样。我只担心各国合纵(联合抗秦),出其不意地联合起来,这就是智伯、夫差、齐湣王灭亡的原因。希望大王不要吝惜财物,贿赂各国掌权的权臣,扰乱他们的合纵计谋,不过花费三十万金,就可以把各国诸侯全部消灭。”秦王听从了他的计策,以平等之礼会见尉缭,衣服饮食也与尉缭相同。尉缭说:“秦王这个人,高鼻梁,细长的眼睛,像猛禽一样的胸脯,豺狼般的声音,刻薄寡恩,心如虎狼,不得志时能屈居人下,得志时也能轻易地吞食别人。我是个平民,但他见我时常常表现出谦卑的样子。如果真让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人都要成为他的奴隶了。不能和他长久交往。”于是逃走。秦王发觉了,坚决挽留他,任命他为秦国的国尉(最高军事长官),最终采用了他的计策。而李斯执掌国政。十一年(前236年):王翦、桓齮、杨端和攻打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夺取九座城池。王翦攻打阏与(今山西和顺)、橑杨(今山西左权)。各路部队合并为一军。王翦统率军队十八天,让军中俸禄在斗食以下(低级军官和士兵)的人回家,从每十人中挑选二人留在军中。攻下邺城和安阳(今河南安阳西南),由桓齮统领军队。十二年(前235年):文信侯吕不韦去世,他的门客悄悄将他埋葬。对于参加葬礼的门客:如果是晋国人(三晋之人),就驱逐出境;如果是秦国人,俸禄在六百石以上的剥夺爵位,流放;俸禄在五百石以下没有参加葬礼的,也流放,但不剥夺爵位。并下令:“从今以后,像嫪毐、吕不韦那样操持国事不循正道的人,就登记没收他的家属为奴,照此办理。”秋天,赦免了那些被流放到蜀地的嫪毐门客。当时,天下大旱,从六月直到八月才下雨。十三年(前234年):桓齮攻打赵国平阳(今河北临漳西),杀死赵将扈辄,斩首十万人。秦王到达河南(今河南洛阳西)。正月,彗星在东方出现。十月,桓齮攻打赵国。十四年(前233年):在平阳攻打赵军,夺取宜安(今河北石家庄东南),大败赵军,杀死赵国将军。桓齮平定了平阳、武城(今山东武城西)。韩非出使秦国,秦国采用李斯的计谋,扣留了韩非,韩非死在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韩王请求臣服于秦。十五年(前232年):秦国大举兴兵,一支军队到达邺城,一支军队到达太原,攻占了狼孟(今山西阳曲)。发生地震。十六年(前231年):九月,秦王派兵接收韩国南阳地区,任命代理郡守腾(内史腾)。首次命令全国男子申报登记年龄。魏国向秦国献地。秦国设置丽邑(今陕西西安临潼区)。十七年(前230年):内史腾攻打韩国,俘虏了韩王安,全部接收了韩国领土,在该地设置颍川郡(治所在今河南禹州)。发生地震。华阳太后(孝文王后)去世。百姓大饥荒。十八年(前229年):秦国大举兴兵攻打赵国,王翦统率上地(上郡)的军队攻下井陉(今河北井陉),杨端和统率河内(黄河以北)的军队,羌瘣攻打赵国。杨端和包围了邯郸城。十九年(前228年):王翦、羌瘣完全平定并占领了赵国的东阳地区(太行山以东),俘获赵王迁。王翦率军准备攻打燕国,驻扎在中山(今河北定州)。秦王来到邯郸,把那些曾经与他在赵国出生时母家有仇怨的人,全部活埋了。秦王返回,经由太原、上郡回到咸阳。秦王的母亲赵太后去世。赵国公子嘉率领他的宗族几百人逃到代地(今河北蔚县东北),自立为代王,向东与燕国合兵,驻扎在上谷郡(今河北怀来东南)。发生大饥荒。二十年(前227年):燕国太子丹担心秦军进攻燕国,十分恐惧,派荆轲刺杀秦王。秦王察觉了此事,肢解了荆轲的尸体巡行示众,然后派王翦、辛胜攻打燕国。燕国、代国发兵迎击秦军,秦军在易水以西打败了燕军。二十一年(前226年):王贲(王翦之子)攻打(楚国)。秦王于是增派兵力到王翦军中,于是打败了燕太子丹的军队,攻占了燕国都城蓟城(今北京),得到了太子丹的首级。燕王喜逃到辽东并称王。王翦称病告老还乡。新郑(原韩国都城)反叛。昌平君被迁往郢地(楚故都)。下大雪,雪深二尺五寸。二十二年(前225年):王贲攻打魏国,引黄河和大沟水(鸿沟)灌淹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大梁城墙被泡坏,魏王假请求投降,秦国全部占领了魏国土地。二十三年(前224年):秦王再次征召王翦,强行起用他,派他率军攻打楚国(荆)。夺取了陈县(今河南淮阳)以南直到平舆(今河南平舆北)的地区,俘虏了楚王负刍。秦王巡游到达郢陈(今河南淮阳)。楚国将领项燕拥立昌平君为楚王,在淮河以南反叛秦国。二十四年(前223年):王翦、蒙武(蒙骜之子)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昌平君战死,项燕于是自杀。二十五年(前222年):秦国大举兴兵,派王贲统率,攻打燕国的辽东,俘获了燕王喜。回军攻打代国,俘获了代王嘉。王翦于是平定了楚国江南地区;使越君投降,设置了会稽郡(治所在今江苏苏州)。五月,下令天下举行盛大宴会庆祝(大酺)。二十六年(前221年):齐王建和他的相国后胜发兵守卫齐国西部边界,不与秦国通使往来。秦国派将军王贲从燕国南部南下攻打齐国,俘获了齐王建。

(统一六国后):秦国刚刚统一天下,秦王命令丞相、御史说:“从前韩王献出土地,交出印玺,请求做藩臣,不久又背弃约定,与赵国、魏国联合反叛秦国,所以我兴兵讨伐,俘虏了韩王。寡人认为这很好,或许可以因此停止战争了。赵王派他的相国李牧来订立盟约,所以我归还了他们在秦国的人质。不久又背弃盟约,在太原反叛我,所以我兴兵讨伐,俘获了赵王。赵公子嘉竟自立为代王,所以我又发兵消灭了他。魏王起初约定臣服入秦朝见,不久又与韩国、赵国合谋袭击秦国,秦军官兵前去讨伐,于是打败了他。楚王献出青阳(今湖南长沙一带)以西的土地,不久又背弃约定,攻打我南郡(今湖北江陵一带),所以我发兵讨伐,俘获了楚王,于是平定了楚地。燕王昏聩糊涂,他的太子丹竟然暗中派荆轲来做刺客,秦军官兵前去讨伐,灭亡了他的国家。齐王采用后胜的计策,断绝与秦国的使节往来,想要作乱,秦军官兵前去讨伐,俘虏了齐王,平定了齐地。寡人以渺小之身,兴兵诛讨暴乱,依赖祖宗神灵的保佑,六国国王都已伏罪认错,天下完全平定。如今若不更改名号,就无法显扬我的功业,流传后世。希望你们议定帝号。”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人都说:“从前五帝的疆土纵横千里,此外还有侯服、夷服等地区的诸侯,有的朝见,有的不朝见,天子不能控制。如今陛下发动正义之师,讨伐残暴贼逆,平定天下,全国设置郡县,法令归于统一,这是自上古以来未曾有过的功业,连五帝也比不上。臣等谨慎地与博士商议说:‘古代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其中泰皇最为尊贵。’臣等冒死献上尊号,大王称为‘泰皇’。天子之命称为‘制’,天子之令称为‘诏’,天子自称为‘朕’。”秦王说:“去掉‘泰’字,保留‘皇’字,采用上古‘帝’的位号,称为‘皇帝’。其他就按你们的建议办。”于是下令说:“可以。”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又下令说:“朕听说远古有号无谥,中古有号,死后根据生前品行事迹追加谥号。这样做,就是儿子议论父亲,臣子议论君主了,很没有道理,朕不采用这种做法。从今以后,废除谥法。朕就是始皇帝。后世就按数字顺序称呼,从二世、三世直到万世,永远相传,无穷无尽。”

(确立秦朝制度):始皇依据水、火、木、金、土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五德终始说),认为周朝得到的是火德,秦取代周的火德,应遵循水能克火的原理。现在是水德的开始,因此要更改一年的起始,朝贺都以十月初一为元旦。衣服、旌旗、符节、旗帜都以黑色为尊贵。数目以六为基数,符节、法冠都是六寸,车宽六尺,六尺为一步,驾六匹马。把黄河改名为“德水”,以表示水德的开始。为政刚毅严厉,一切事务都依法裁决,苛刻而不讲仁爱恩德和道义,认为这样才符合五德中水主阴的命数。于是实行严刑峻法,犯罪的人久久得不到宽赦。

丞相王绾等人进言说:“诸侯刚刚被消灭,燕国、齐国、楚国地处偏远,不设置诸侯王,就无法镇守那些地方。请封立各位皇子为王,希望皇上恩准。”始皇把这个建议下交给群臣商议,群臣都认为这样做有利。廷尉李斯发表意见说:“周文王、周武王分封的子弟及同姓诸侯很多,然而他们的后代逐渐疏远,互相攻击如同仇敌,诸侯之间更是彼此征伐,周天子也无法禁止。如今海内仰赖陛下神灵得到统一,都设置了郡县,对皇子和功臣们,用国家的赋税重重赏赐,这样就很容易控制。天下没有二心,这才是国家安宁的办法。设置诸侯不利。”始皇说:“天下人共同苦于战乱不止,就是因为有诸侯王的存在。仰赖祖宗神灵,天下刚刚平定,又要重新分封建立诸侯国,这是在制造战争啊,而想以此求得安宁,岂不是太难了吗!廷尉的意见是对的。”

于是把天下划分为三十六郡,每郡设置郡守、郡尉、郡监。把老百姓改称为“黔首”。下令全国举行盛大宴会庆祝。收缴天下的兵器,聚集到咸阳,熔化后铸成大钟和十二个铜人,每个重达千石,放置在宫廷中。统一法律、度量衡、长度标准。统一车辆的轨距。统一书写的文字。疆域:东到大海和朝鲜,西到临洮(今甘肃岷县)和羌中(今青海东部),南到北向户(泛指岭南),北据黄河为要塞,沿着阴山直到辽东(今辽宁辽阳)。把天下十二万户豪富迁到咸阳居住。秦国各代先祖的陵庙以及章台宫、上林苑都在渭水南岸。秦国每灭亡一个诸侯,都仿照该国宫室的样子,在咸阳北面的山坡上建造一座同样的宫殿,南临渭水,从雍门向东直到泾水、渭水交汇之处,宫殿房屋之间有天桥和环行的长廊互相连接。从诸侯国掳掠来的美女、钟鼓乐器,都充实安置在这些宫殿中。

二十七年(前220年):始皇巡视陇西(今甘肃东南)、北地(今甘肃庆阳西南),出鸡头山(今宁夏隆德东),经过回中宫(今陕西陇县西北)。于是在渭水南岸建造信宫,不久又把信宫改名为极庙,象征北极星。从极庙开通道路直达郦山(骊山),建造甘泉宫前殿。修筑甬道(两侧筑墙的皇帝专用道),从咸阳连接到骊山。这一年,普遍赐给百姓爵位一级。修筑驰道(皇帝专用道路)。

二十八年(前219年):始皇到东方巡视郡县,登上邹地的峄山(今山东邹城东南)。立石碑,与鲁地的儒生商议,刻写石碑歌颂秦朝的功德,并讨论封禅(祭天)望祭(祭山川)的事情。于是登上泰山,立石碑,筑土坛祭祀上天(封礼)。下山时,突然风雨大作,始皇在一棵树下休息,因此封这棵树为五大夫(爵位名)。在梁父山(泰山旁小山)举行祭地仪式(禅礼)。在所立的石碑上刻字,碑文说:(碑文内容为歌颂秦始皇统一、制定法律、治理国家、教化百姓、统一制度、功盖五帝等,此处意译其主旨为颂德之辞。)

于是沿着渤海向东行进,经过黄县(今山东龙口)、腄县(今山东烟台福山),登上成山(今山东荣成成山头),登上之罘山(今烟台芝罘岛),立石刻碑歌颂秦朝的功德后才离去。

向南登上琅邪山(今山东青岛琅琊台),非常高兴,在那里停留了三个月。于是迁徙三万户百姓到琅邪台下居住,免除他们十二年的赋税徭役。建造琅邪台,立石刻碑,歌颂秦朝功德,表明自己志得意满的心情。碑文说:(碑文内容再次颂扬秦始皇统一、制定法度、统一度量衡文字、安抚百姓、勤劳国事、功盖五帝、德泽万物等。)

在琅邪台,列侯武城侯王离、列侯通武侯王贲、伦侯建成侯赵亥、伦侯昌武侯成、伦侯武信侯冯毋择、丞相隗林、丞相王绾、卿李斯、卿王戊、五大夫赵婴、五大夫杨樛等随从大臣,与始皇在海上评议功业。他们说:“古代的帝王,领土不过千里,诸侯各自守住自己的封地,有的朝见有的不朝,互相侵扰暴乱,残杀征伐不止,还要刻金石,自我记载功业。古代的‘五帝’‘三王’,知识教化不同,法令制度不明,凭借鬼神威灵,欺骗远方民众,名实不符,所以不能长久。他们自身还没死,诸侯就背叛了,法令就行不通了。如今皇帝统一海内,设立郡县,天下和平。宗庙昭明,履行道德,尊号完备。群臣一起称颂皇帝的功德,刻在金石上,作为永久的典范。”

事情结束后,齐人徐市(徐福)等人上书,说海中有三座神山,名叫蓬莱、方丈、瀛洲,是仙人居住的地方。请求斋戒后,带领童男童女前往寻找仙人。于是派徐市征发数千名童男童女,入海求仙。

始皇返回时,经过彭城(今江苏徐州),斋戒祈祷,想从泗水中捞出周朝的九鼎。派了一千人潜入水中寻找,没有找到。于是向西南渡过淮水,到达衡山(今安徽当涂北)、南郡(今湖北江陵)。乘船沿江而下,到达湘山祠(今湖南岳阳君山)。遇到大风,几乎不能渡江。始皇问博士:“湘君是什么神?”博士回答说:“听说是尧的女儿,舜的妻子,死后葬在这里。”于是始皇大怒,派了三千名服刑的罪犯,把湘山上的树全部砍光,使山变成光秃秃的红色(赭其山)。始皇从南郡经由武关(今陕西商南西北)回到咸阳。

二十九年(前218年):始皇到东方巡游。到达阳武县(今河南原阳)的博浪沙(今河南原阳东南)时,遭到刺客(张良所派)惊吓。追捕刺客没有抓到,就命令全国大规模搜捕了十天。登上之罘山,刻石立碑。碑文说:(碑文再次歌颂秦始皇讨伐六国暴乱、统一天下、施行法治等功绩。)在东观(之罘山东麓)也刻石说:(碑文内容与主碑类似,再次强调秦的武功文治、统一功绩。)

始皇返回时,经过琅邪,取道上党(今山西长治一带)回到咸阳。

三十年(前217年):没有大事发生。三十一年(前216年):十二月,把腊月(祭祀之月)改名为“嘉平”。赐给每里(基层单位)百姓六石米、两只羊。始皇在咸阳微服出行,与四名武士一起,夜里在兰池(咸阳附近宫苑)遇到强盗,受到围困,武士击杀了强盗,在关中地区大搜捕了二十天。米价每石一千六百钱。三十二年(前215年):始皇到达碣石(今河北昌黎北),派燕人卢生寻找仙人羡门、高誓。在碣石门刻石立碑。下令拆毁关东诸侯的旧城墙,挖通各地阻塞水道的堤防。碑文说:(碑文歌颂秦始皇统一、诛灭无道、赏罚分明、恩泽土地、毁坏旧城郭、拆除险阻、便利民生等功绩。)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征发那些曾经逃亡的人、入赘的女婿以及商人,去攻取南方的陆梁地区(今两广一带),设置了桂林郡、象郡、南海郡,并把这些被征发的人派去戍守边地。在西北方向驱逐匈奴。从榆中(今甘肃兰州一带)沿着黄河向东,一直到阴山,将这一带划分为四十四个县,在黄河岸边筑城作为要塞。又派蒙恬渡过黄河,攻取了高阙、阳山、北假(均在今内蒙古河套以北、阴山以南)等地,修筑堡垒要塞以驱逐戎人(匈奴)。把被贬谪的罪犯迁徙过去,充实这些新设立的县。禁止民间私自举行祭祀活动。这一年,太白星(金星)出现在西方天空。

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将那些断案不公正的官吏贬谪去修筑长城或戍守南越地区。

秦始皇在咸阳宫设宴,七十位博士上前为他祝酒。仆射(官名,掌管)周青臣上前颂扬说:“从前秦国的土地不过千里,全靠陛下神明英武,平定了天下,驱逐了蛮夷,凡是日月能照耀到的地方,没有不臣服的。把诸侯国改为郡县,人人安居乐业,没有战争的祸患,这功业可以传至万代。自古以来,没有哪位帝王的威德能比得上陛下。”秦始皇听了很高兴。博士齐国人淳于越上前进言说:“我听说殷朝、周朝统治天下达一千多年,他们分封子弟功臣,作为自己的辅佐。如今陛下拥有天下,而您的子弟却只是普通百姓,一旦出现像齐国田常、晋国六卿那样篡权夺位的臣子,没有辅佐的力量,靠谁来救援呢?治理国家不效法古代而能长治久安的,我还没听说过。现在周青臣又当面阿谀奉承,来加重陛下的过错,这不是忠臣。”秦始皇把他们的意见交给群臣讨论。丞相李斯说:“五帝的制度不相重复,三代的举措不相因袭,各自根据当时的情况来治理,并不是有意相反,而是时代变化了。如今陛下开创了宏图伟业,建立了万世不朽的功勋,这本来就不是那些愚蠢的儒生所能理解的。况且淳于越所说的是三代(夏商周)的老办法,有什么值得效法的?从前诸侯纷争,才用优厚的待遇招揽游学之士。如今天下已经安定,法令统一,百姓在家就应努力务农做工,士人就应该学习法令刑禁。现在这些儒生不学习当今的法令,却去效法古代,以此来非议当今的制度,惑乱民心。丞相我冒死进言:古代天下散乱,没有人能够统一,所以诸侯并起,言论都是称道古代来诋毁当今,粉饰虚言来扰乱事实,人们都认为自己私下学的(儒家等)学说好,以此非议君主所建立的制度。如今皇帝统一了天下,分辨是非黑白,定于一尊。那些私家学派相互勾结,非议法令教化,人们一听到法令下达,就各自用他们学的学说来议论它,入朝则在心里非议,出朝则在街巷议论,在君主面前夸耀自己以博取名声,标新立异以抬高自己,率领民众制造谤言。像这样不加以禁止,那么君主的威望就会下降,私下的党羽就会在下面形成。禁止这些是必要的。我请求下令史官:凡不是秦国史官记载的历史书,都烧掉。除了博士官所掌管的书籍外,天下有敢私藏《诗》、《书》、诸子百家著作的,全部送到地方官府,集中烧毁。有敢私下谈论《诗》、《书》的,处以死刑(弃市)。借古非今的,灭族。官吏知情而不举报的,同罪。命令下达三十天内不烧书的,处以黥刑(脸上刺字),发配去修筑长城(城旦)。可以保留不烧的书,只有医药、卜筮、种树之类的书。如果有人想学习法令,就以官吏为老师。”秦始皇批示说:“可以。”

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开辟道路(直道),从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直达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开山填谷,直接贯通。这时,秦始皇认为咸阳人口众多,先王留下的宫殿太小,他听说周文王建都于丰,周武王建都于镐,丰、镐之间是帝王建都的地方。于是在渭河南岸的上林苑中营建朝宫。先建前殿阿房宫,东西宽五百步,南北长五十丈,上面可以坐一万人,下面可以竖起五丈高的大旗。周围环绕着架设天桥的甬道,从殿下一直通到南山(终南山)。在南山顶建造门阙作为标志。又修建天桥复道,从阿房宫渡过渭水,连接到咸阳,象征天上北极星、阁道星横跨银河抵达营室星。阿房宫还没有建成;建成后,打算另选好名字来命名它。因为是在阿房这个地方修建宫室,所以天下人都称它为阿房宫。受过宫刑、徒刑的罪犯七十多万人,被分派去修建阿房宫,或者去修建骊山陵墓。开采北山的石料做棺椁,把蜀地、楚地的木材都运送到这里来。关中共有宫殿三百座,关外有四百多座。于是在东海边的朐县(今江苏连云港西南)境内竖立石碑,作为秦朝的东大门。于是迁徙三万户到丽邑(今陕西临潼东北),五万户到云阳,都免除他们十年的赋税和徭役。

卢生劝秦始皇说:“我们寻找灵芝、奇药和仙人,常常找不到,似乎有什么东西在妨害。仙方上说,君主应该时常秘密出行以躲避恶鬼,恶鬼避开了,真人(仙人)才会来到。君主居住的地方如果让臣子们知道了,就会妨害神灵。所谓真人,入水不湿,入火不热,腾云驾雾,与天地一样长久。如今皇上治理天下,还不能做到清静淡泊(恬倓)。希望皇上居住的宫殿不要让人知道,然后长生不死之药大概就可以得到了。”于是秦始皇说:“我仰慕真人,就自称‘真人’吧,不再称‘朕’了。”于是下令将咸阳周围二百里内的二百七十座宫殿楼观,用天桥、甬道相互连接起来,帷帐、钟鼓、美女充斥其中,各自按照登记的位置不得移动。皇帝所到之处,如果有人敢说出他所在的地方,就处以死罪。有一次,秦始皇到梁山宫(在今陕西乾县东),从山上看见丞相(李斯)的车马随从众多,很不高兴。有宦官把这事告诉了丞相,丞相后来就减少了车马随从。秦始皇发怒说:“这是宦官泄露了我的话。”于是审问身边的人,没有人承认。当时,秦始皇就下诏把当时在场的人都抓起来,全部杀掉。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知道皇帝的行踪了。皇帝处理政事,群臣接受命令裁决事情,都在咸阳宫。

侯生和卢生在一起商量说:“秦始皇的为人,天性刚愎自用,起于诸侯,兼并天下,志得意满,为所欲为,认为自古以来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他专门任用治狱的官吏,狱吏得到他的亲近和宠信。博士虽然有七十人,只是充数而不被任用。丞相和各位大臣都只是接受已经决断好的事情,一切依赖皇帝处理。皇上喜欢用严刑峻法来树立威严,天下人害怕触犯法律获罪,只想保住俸禄,没有人敢尽忠直谏。皇上听不到自己的过错而日益骄横,臣下则因畏惧而屈服,用欺骗的手段来取得容身之地。按照秦朝法律,方士如果所献方术不灵验,就要处死。然而观察星象云气的方士多到三百人,都是些有学问的人,但他们害怕触犯忌讳,阿谀奉承,不敢直言指出皇帝的过失。天下的事情无论大小都由皇上决定,皇上甚至用秤来称量文书(衡石量书),白天黑夜都有呈报的定额,达不到定额就不休息。他贪恋权势到如此地步,这样的人是不能替他寻求仙药的。”于是他们就逃走了。秦始皇听说他们逃走,非常愤怒,说:“我前些时候没收天下不中用的书籍,把它们都烧掉了。广泛召纳了许多文学方术之士,想要靠他们来振兴太平,方士们想要炼丹来求得奇药。如今听说韩终(韩众)一去不回报,徐市(徐福)等人花费的钱财以万万计算,最终也没得到仙药,每天只是听到他们互相告发非法牟利的消息。卢生等人,我尊重他们,赏赐十分优厚,如今竟敢诽谤我,以此加重我的不德。那些在咸阳的儒生,我派人去查问过,有人竟制造妖言,惑乱百姓。”于是派御史(监察官)把咸阳的儒生都抓来审问,儒生们互相告发牵连,秦始皇于是亲自判决其中犯禁的四百六十多人,全部在咸阳活埋,让天下人知道,以惩戒后人。同时征发更多的罪犯去戍守边疆。秦始皇的长子扶苏劝谏说:“天下刚刚安定,远方的百姓还没有归附,那些儒生都诵读效法孔子的学说,如今皇上都用重法来惩处他们,我担心天下会因此不安宁。希望皇上明察。”秦始皇发怒,派扶苏北上到上郡(今陕西榆林东南),去给蒙恬的军队做监军。

三十六年(公元前211年):火星(荧惑)运行到了心宿(荧惑守心,古人认为是不祥之兆)。有陨星坠落在东郡(今河南濮阳西南),落到地上变成了石头,百姓中有人在石头上刻字说“始皇帝死而土地分”。秦始皇听说后,派御史前去挨家挨户查问,没有人承认,于是把居住在陨石旁边的人全部抓起来杀掉,并烧毁了那块石头。秦始皇为此闷闷不乐,让博士作《仙真人诗》,等到他巡行天下时,就传令乐工演奏歌唱。秋天,使者从关东(函谷关以东)来,夜里经过华阴县平舒道(今陕西华阴附近),有人拿着一块玉璧拦住使者说:“替我把这块璧送给滈池君(水神名)。”接着又说:“今年祖龙(暗指秦始皇)要死。”使者问他缘由,那人忽然不见了,只留下玉璧。使者捧着玉璧详细报告了这件事。秦始皇沉默了很久,说:“山鬼(指拦路者)本来也就只能预知一年内的事情。”(退朝后)又说:“‘祖龙’,是人的祖先。”(意指与自己无关)。他让御府(掌管皇室财物的官署)察看那块玉璧,竟然是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他巡游渡长江时沉入水中的那块璧。于是秦始皇占卜此事,卦象显示出游和迁徙吉利。于是迁徙三万户人家到北河(今内蒙古河套地区)榆中定居,每户赏赐爵位一级。

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十月癸丑日:秦始皇外出巡游。左丞相李斯跟随,右丞相冯去疾留守都城。小儿子胡亥很受宠爱,请求跟随出游,皇上答应了。十一月,巡行到云梦(今湖北江汉平原及附近地区),在九疑山(今湖南宁远南)遥祭虞舜。然后乘船顺长江而下,观赏籍柯(地名,不详),渡过海渚(地名,疑为今安徽巢湖一带)。经过丹阳(今安徽当涂东北),到达钱唐(今浙江杭州)。来到浙江(钱塘江)边,见水势凶险,便向西走了一百二十里,从江面狭窄的地方渡过去。登上会稽山(今浙江绍兴东南),祭祀大禹,遥望南海,并树立石碑,颂扬秦朝的功德。碑文写道:

(碑文大意)皇帝功业辉煌,平定统一天下,德泽恩惠长久。三十七年,亲自巡视天下,周游视察远方。于是登上会稽,考察民情风俗,百姓肃敬庄重。群臣颂扬功绩,追溯事迹本源,追念圣明崇高。大秦圣君统治国家,开始制定刑法名称,彰明旧有典章。初次统一法令制度,审慎区分官职责任,用以建立永久常规。六国诸侯专横背叛,贪婪暴戾凶猛,依仗武力骄横。暴虐放纵妄行,依仗兵力而骄横,屡次发动战争。暗通间谍使臣,图谋合纵抗秦,行为邪僻乖张。对内掩饰奸诈阴谋,对外派兵侵扰边境,于是引发祸患灾殃。仗义扬威讨伐他们,消灭平息暴乱叛逆,乱臣贼子彻底灭亡。圣德广博深厚,天地四方之内,蒙受恩泽无边无疆。皇帝统一天下,兼听万事万物,远近无不肃清。治理天下万物,考察验证事实,各记其名分明。尊卑贵贱都通达,善恶是非摆面前,没有隐情欺瞒。整饬过错宣明道义,有子改嫁视为不贞,背夫弃义理当处刑。内外防隔有规矩,禁止纵欲淫乱,男女洁身真诚。丈夫像寄居的公猪(指乱搞男女关系),杀死他无罪,男子要秉持道义规程。妻子擅自逃亡改嫁,儿子不认她做母亲,都要感化廉洁清正。大力整饬荡涤陋俗,天下承受美好风化,蒙受美好治理。都遵守法度规范,和睦安宁勤勉敦厚,无不顺从法令。百姓修身廉洁,人人乐于遵守同一准则,美好太平永保。后代恭敬奉行法令,长治久安无穷尽,国家如车船稳固不倾。随从大臣歌颂功业,请求刻立此石碑,光辉永垂美好铭文。

(巡游队伍)返回时经过吴地(今江苏苏州一带),从江乘(今江苏句容北)渡江。沿着海岸北上,到达琅邪(今山东胶南南)。方士徐市等人入海寻找仙药,好几年都没找到,花费巨大,害怕被责罚,就欺骗说:“蓬莱仙药是可以得到的,但常常被大鲛鱼困扰,所以不能到达,希望派些善射的人和我们一起去,见到鲛鱼就用连弩射它。”秦始皇梦见自己与海神交战,海神的形状像人。他询问占梦的博士,博士说:“水神(海神)是看不见的,它常以大鱼蛟龙作为征兆。如今皇上祭祀祈祷周到恭敬,却有这种恶神出现,应当除掉它,那么善神(指仙人)就可以请来了。”于是命令入海的人携带捕捉大鱼的器具,而秦始皇自己则带着连弩等候大鱼出现时射杀它。从琅邪向北航行到荣成山(今山东荣成东北),没有见到大鱼。航行到之罘(今山东烟台北),见到了巨大的鱼,射杀了一条。于是沿着海岸向西航行。

到达平原津(今山东平原附近黄河渡口)时,秦始皇病了。他非常忌讳说“死”字,群臣没有人敢说死的事。皇上的病越来越重,于是写了一封盖有御玺的诏书给公子扶苏说:“回咸阳来参加丧礼,然后安葬。”诏书已经封好,放在中车府令(掌管皇帝车马)赵高兼掌印玺事务的办公处,还没有交给使者送出。七月丙寅日,秦始皇在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西北)驾崩。丞相李斯因为皇上死在外地,恐怕各位皇子以及天下发生变故,于是秘不发丧。将棺材装在可以密闭的辒凉车中,由过去受宠幸的宦官陪乘,所到之处,照常进献饮食。百官也像往常一样奏事,宦官就在辒凉车中批阅他们所奏的事情。只有胡亥、赵高以及五六个受宠幸的宦官知道皇上死了。赵高曾经教过胡亥写字以及狱律法令等事,胡亥私下很宠信他。赵高于是与公子胡亥、丞相李斯密谋,毁掉了秦始皇封好赐给公子扶苏的诏书,而另外伪造了一份丞相李斯在沙丘接受秦始皇遗命的诏书,立胡亥为太子。又伪造了一封赐给公子扶苏和蒙恬的诏书,列举他们的罪状,命令他们自杀。这些事情的详细情况都记载在《李斯列传》中。巡游队伍继续前进,于是从井陉(今河北井陉)抵达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当时正值暑天,皇上的辒凉车发出臭味,于是就下令随从官员,让每辆车都装载一石(约60公斤)咸鱼,用来混淆尸体的臭味。

巡游队伍沿着直道回到咸阳,才发布治丧公告。太子胡亥继承皇位,这就是秦二世皇帝。九月,将秦始皇安葬在骊山。秦始皇刚即位时,就开始挖掘修治骊山陵墓;等到统一天下后,从全国征调来服役的刑徒达七十多万人,挖地深达三重泉水(形容极深),用铜汁浇灌墓室缝隙,再放置棺椁,陵墓内建有宫殿和百官位次的模型,奇珍异宝都搬来藏满其中。命令工匠制作装有机关的弩箭,如果有人挖墓接近就会被射死。用水银做成百川、江河、大海,用机械装置使它们互相流通灌注,墓室顶壁上装饰有天文图象,下面布置有地理图形。用娃娃鱼(人鱼)的油脂做成蜡烛,估计能长久不熄灭。秦二世说:“先帝后宫中没有生育过的妃嫔,放她们出去不合适。”命令她们全部殉葬,死去的人很多。下葬完毕以后,有人说工匠们制造了机关,墓里所藏的珍宝他们都知道,珍宝这么多,难免会泄露出去。丧葬大事完毕,宝物已经藏好,就封闭了墓道的中门(中羡门),接着放下最外层的墓门(外羡门),把工匠和负责藏宝的人全都关在里面,再也没有一个人能出来。在陵墓上种植草木,使它看起来像一座山。

本文出至《史记》原文翻译得来,仅作为本人读书笔记记录,如有雷同请联系文人删除。